“双碳”战略背景下,能源产业发展面临着历史性的机遇和挑战。
从2021年底起,浙商银行大力开展能源金融专业化经营,并新设能源金融部次一级部门,重点服务电力能源生产和电力能源转换领域,为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金融动力,以实际行动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区先行银行,科技赋能涉农领域,支持乡村振兴。
截至8月末,浙商银行能源金融客户融资余额729亿元,较年初增加38亿元。
金融助力,让绿色电力“动起来”
人人厌弃的生活垃圾,在浙能锦江环境眼中,全是“宝贝”,而分类后的干垃圾则是更加宝贵的资源。
作为国内垃圾焚烧发电行业的先行者和引领者,浙能锦江环境在2021年累计处理1138万吨垃圾,产生了34.3亿千瓦时的绿色电力,这相当于满足253万户家庭全年生活用电,并节约标煤172万吨,减少404万吨二氧化碳排放;它还避免了用“填埋”去处理垃圾,为国家节约出3.8万亩土地,相当于3548个足球场。
据说,去这家企业走过看过的人,都化身垃圾分类宣传大使:“干垃圾直接可以焚烧发电,干湿垃圾混合,含水量高,焚烧产生的热值就打折扣。”“垃圾分类做得好,焚烧产生热值就大,发电就多!”
目前,浙能锦江环境在全国13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拥有25个已投入运营的垃圾焚烧发电厂、装机容量790MW,趁势而上,如今,浙能锦江环境正在逐步形成规模效应,多个项目处于改扩建阶段。
浙能锦江环境踩在发展风口上,但却一直受到流动性需求的困扰。垃圾发电项目的固定资产一次性投入大,以一座日处理500吨垃圾的项目为例,总投资需3亿元左右。同时,项目收入主要依靠特许经营权项下政府支付的垃圾处理费和电费收入,一般账期在3到6个月之间,现金流收入和支出无法完全匹配。
浙商银行杭州分行为企业量身定制流动性支持服务方案,开辟审批绿色通道,高效提供1.5亿元流贷支持。这是浙商银行与浙江能源的主力军——浙能集团的首次用信合作,也是“深耕浙江”战略的具体实践样本。
融资更“省钱”,一年为绿色企业省173万元
阳光新能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阳光新能源”),专注于光伏新能源电站开发,河南省林州市桂东100MW光伏电站项目是其开发的电站项目之一。原先,企业的融资手段以融资租赁为主,存在融资成本高、资金用途受限和审批流程长等痛点。
2021年11月,人民银行设立碳减排支持工具,支持金融机构为碳减排重点领域内具有显著碳减排效应的项目提供优惠利率融资。
浙商银行抓住契机,仅用一个月时间,为企业完成了授信申报到首笔贷款投放,融资期限与项目投资回收期高度匹配,利率较同类型项目贷款大幅下降。企业获得了——合肥分行3.45亿元项目贷款额度支持,每年节约财务费用约173万元。这一举措,为企业解决项目投资长期资金的同时有效降低了项目的整体融资成本,提高企业综合效益,助力支持绿色低碳发展。
小光伏大产业,供应链连上“共富梦”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炉桥镇滨湖村,农户刘焕康家在自家屋顶安装了一座功率25.48KW的光伏电站,他的故事是正泰安能光伏产业链上“共富梦”的小小缩影。
随着浙江省“山区26县参与整县推进分布式光伏试点”持续推进,一个个光伏发电设备在山区农户的屋顶架设起来,既守护“绿水青山”,保留“乡土乡情”,也创造“金山银山”。
为推广光伏产业,助力共同富裕,浙商银行推出了“光伏贷”产品。“浙商银行的‘光伏贷’,纯线上办理。电站能用20年,前10年还本付息后收益归农户,后10年收益全部归农户。”
当地相关负责人介绍,农户一次性购置光伏设备的费用支出较大、缺乏传统抵质押物且分散在农村各地的现象。浙商银行温州分行与光伏设备龙头企业正泰集团合作,为光伏产业下游小微企业农户量身定制了“光伏贷”产品,填补了光伏市场区域农户融资金融服务的短缺。
举例来说,依据当地平均日照约3.6小时/日,年发电量3.3万KW·H及当地上网电价测算,刘焕康家的光伏电站发电收入覆盖掉贷款本息之后,预计20年内可创造收益15.36万元,平均每年为这户家庭增收近8000元。
随着刘焕康的左邻右舍,不断加入“光伏发电增收”的队伍,截至2022年6月末,浙商银行已累计向1万余名农户投放10亿元“光伏贷”。
受益于“光伏贷”的不仅是农户,还包括光伏产业链中的新能能源企业。以正泰安能为例,浙商银行为其定制了光伏产业链金融服务方案,帮助上游盘活供应商应收账款,下游代理商采购销售,使得融资链条更加稳定、顺畅。同时,终端农户,借助核心企业正泰的信用背书,能用“光伏贷”解决设备前期投入。
这一方案,不仅助力核心企业稳定了供应链,拓展了市场,更以“光伏绿电”助力农户走向“共同富裕”路。据测算,一套家庭屋顶光伏发电系统,每年可节约燃煤10吨,减排二氧化碳10.5吨,减排二氧化硫0.3吨,减排粉尘250吨。
浙商银行相关负责人介绍,该行深耕浙江,以科技赋能涉农领域,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用实际行动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区先行银行。下阶段,将继续支持乡村振兴,坚持专业化经营道路,为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金融动力。